百廿回眸|北大的120个瞬间
120年,对一所大学来说,好像并不算太长,世界上不乏建校几百年的学校,但从来没有一所大学,能够像北大这样,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对国家民族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
百廿北大,在120年璨若星河的历史长卷中,有多少让我们难忘的瞬间?本期推送,我们抚今追昔,为大家截取了在北大历史中熠熠生辉的120个瞬间,让大家在时光的流转中追忆那些令人感动的岁月。
篇幅有限,难免挂一漏万、以偏概全,请大家拿起手机,在留言中也留下那些令您感动的北大瞬间吧!让我们一起回望那些在你我心目之中“让北大成为北大”的经典瞬间......
推送长长,边听边看
歌曲《我的1898》
作词、演唱:安然
作曲:安然、邹頔、张然
第一章
1898年,京师大学堂在戊戌维新运动中诞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同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前身——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成立,原强学会和官书局的藏书归入京师大学堂。
1903年,光绪命张之洞等人修订京师大学堂章程,商定办京师大学堂一切事宜。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初步建立。
1910年,京师大学堂办分科大学,设经、文、法政、格致、农、工、商等科。
1910年,京师大学堂足球队成立。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5月3日,民国政府批准了教育部的呈请,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校,大学堂总监督改称大学校校长。严复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1916年12月,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
1917年,鲁迅为北大设计校徽。
蔡元培提倡美育,在北大首开美学课,编写《美学通论》讲义,并在《新青年》上发表题为《以美育代宗教》的文章,发起成立画法研究会,出版《绘学杂志》。
1917年11月,《北京大学日刊》创办。
新文化运动中,北京大学积极创办了一系列进步刊物,宣传新文化,提倡文学革命。
1918年,北京大学第一院(文科校区)红楼落成(沙滩红楼)。
1919年1月,《北京大学月刊》创刊,这是全校性的学术刊物,也是中国最早的大学学报。
北京大学出版了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学术专著:胡适著《中国哲学史大纲》(1919),徐宝璜著《新闻学》(1919),刘师培著《中古文学史》(1920),梁漱溟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1921),刘文典著《淮南鸿烈集解》(1923),刘半农著《汉语字声实验录》(1925),顾颉刚著《古史辨》(1926),周作人著《欧洲文学史》(1930)。
1919年5月3日,北大学生得知徐世昌政府已密令全权代表在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上签字的消息,当晚在法科礼堂召开大会。1919年5月4日,在北大学生的发起和组织下,北京各大专院校学生三千余人在天安门广场前举行学界大示威,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
1920年8月,北京大学授予班乐卫和儒班名誉博士学位,这是北大第一次授予外国学者名誉学位。
1920年3月14日,蒋梦麟、蔡元培、胡适、李大钊(自左至右)四人在北京西山卧佛寺合影,四人都深刻影响了北大乃至中国社会的发展。
1920年2月,北大接收查晓园、奚浈、王兰(自左至右)三位女生进入文科旁听。暑假后北大冲破阻力,正式录取9名本科女生,开中国大学男女同校之先河。
1920年1月18日,北京大学平民夜校开课,吸收居住在沙滩附近的400余名平民子弟来上学。
1920年北京大学学生会采用委员制。
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下,邓中夏、高尚德、何孟雄等19人秘密发起中国最早的学习和研究共产主义的团体——“马克斯学说研究会”。
1920年10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在北大红楼图书馆李大钊主任室成立中国共产党小组。
1922年,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成立,是中国现代最早建立并成功运作的人文学术研究机构,招收研究生作专门专题研究,成就斐然。
1926年3月18日,北大等校和多个社会团体数万人集会,抗议日本炮击大沽口和所谓“八国通牒”,并到执政府门前请愿,段祺瑞下令开枪,死47人,伤200余人,北大学生张仲超、李家珍、黄克仁在惨案中牺牲,即“三·一八惨案”。
1927年北京大学考古学会联络有关学术团体与瑞典合组“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争取中国境内考察主权,有着巨大的历史和政治意义。中方团员10人,均为北大师生。
1927年8月,张作霖将北大和北京其他国立八校合并,组成国立京师大学校。之后,京师大学校被改为中华大学、北平大学。北大师生开展复校运动。1929年8月6日,北京大学校名恢复。
1929年12月2日,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生裴文中在北京房山县周口店一山洞内,发现距今50万年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把当时古人类学的研究,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从此,西方所谓中国没有新石器历史阶段的论断,被彻底推翻了。图为1932级学生到北京猿人头盖骨发现地参观。
第二章
1930年12月23日,北大地质学会欢迎李四光教授从中央地质研究院调回北大任地质系主任。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北大学生会立即发出抗日通电,230余人组成的北大第一批南下示威团出发,到南京向蒋介石示威。
1932年,北京大学研究院成立,正式开办研究生学历教育。图为以“国立北京大学研究院”名义发布的新生录取名单。
1935年8月,新建的北京大学图书馆落成,是当时国内条件最好的图书馆。
1935年12月9日,华北危在旦夕,北大等高校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抗日救亡高潮,“一二·九”运动爆发。
1936年4月26日,北大女同学会成立。
1937年5月,在量子力学创立和诠释方面作出伟大贡献的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N.H.D.Bohr,1885-1962)来北京大学讲学。
前排左四至左八为
曾昭抡、蒋梦麟、玻尔夫人、玻尔之子、玻尔
左十一至左十四为
吴大猷、郑华炽、夏元瑮、樊际昌
1937年,北京大学举办第一届体育普及运动会,鼓励全校同学参与体育活动。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10日,北大学生发出“国立北京大学学生自治会快邮代电”。
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三校联合组成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正式上课,这一天也成了西南联大的校庆日。
1938年2月20日,战争形势紧急,长沙临时大学西迁昆明,湘黔滇旅行团于长沙出发。
1939年4月,西南联大新校舍竣工。图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新校舍大门。
联大学生在工学院图书馆阅览室内认真学习,对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格外珍惜。
1941年7月,西南联大曾昭抡教授率领“西康科学考察团”,步行穿过大小凉山彝族区,此举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经济意义,为解放后攀枝花共生矿的继续探测及开采冶炼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更重要的是,这是西南联大“刚毅坚卓”校训的最好体现——西南联大的知识分子不止是书斋里的书生,也在“铸成祖国的将来”。
抗战后期,昆明物价飞涨,为维持一家八口的生计,闻一多教授不得已公开挂牌治印。
1945年国民党制造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激起联大师生强烈愤慨。图为联大师生在图书馆前草坪广场举行抗议大会。
1946年5月4日,联大师生举行结业典礼,梅贻琦代表常委会宣布西南联大正式停办。
1946年10月10日,国立北京大学举行复员北平开学典礼。
1946年12月30日,北大等北平高校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美抗暴示威游行,标志着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斗争的新高潮。
北京大学1948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生人数统计图(1948年12月制)。
1948年12月17日,北大五十周年校庆纪念留影。
第三章
1949年10月1日,北大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图为庆祝会后物理系教职工合影留念。
1950年3月17日,毛泽东为北京大学题写了校名。
为纪念五四运动31周年,1950年4月20日,北大校务委员会以全校师生名义致函毛泽东主席,毛主席次日即回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旅居海外的学者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纷纷回国。图为1950年8月,乘美国“威尔逊总统号”轮船回国的部分学者在船上合影。
1950年10月,北京大学教授签名拥护各民主党派“抗美援朝联合宣言”。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图为教育部关于院系调整有关组织机构的通知。
1952年10月4日,院系调整后的北京大学自城内沙滩等处迁至西郊海淀原燕京大学校址,隆重举行开学典礼,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在开学典礼上讲话。
1957年2月14日,毛泽东主席接见北大学生代表。
1957年4月27日,马寅初校长在大饭厅做人口问题的报告。
1957年5月5日,时任副总理邓小平陪同时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参观北大,在办公楼前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1950年代末,许多青年教师和学生参加了中型(一万次/秒)计算机(时称“红旗机”)的研制工作。图为师生们奋战在“红旗机”旁,右一为王选。
化学系自1958年起开始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研究。图为邢其毅教授在指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研究。
1958年,北京大学在物理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原子能学系。
1958年,根据国家科学规划的要求,北大、复旦、厦大诸校在北大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联合半导体物理专门化”,集中力量加速培养国家急需的半导体科技人才。
20世纪60年代学生在图书馆自习。
1961年4月,受教育部委托,北大承担了多项高校文科教材编写任务。图为哲学系冯友兰教授(右一)与同事们讨论《中国哲学史新编》的写作问题。
1962年,中文系王力教授主编的《古代汉语》出版。
1963年樊锦诗(左一)从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分配到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开始了守护敦煌的“敦煌女儿”的一生。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1967年又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曾在北大学习工作过的多位师生,在“两弹”研制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图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
1971年,由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和中央气象台合作在北大建立了中国卫星云图接收站,并在北大举行了培训班,培训了我国第一批卫星云图接收与分析技术骨干。图为矗立在未名湖畔的中国第一个卫星云图接收天线。
物理研究室自1955年成立以来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被誉为“核科学家摇篮”。
“学术如山,性情如水”,“两弹一星”元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于敏院士在闲暇时最大的爱好便是阅读中国历史、中国古典文学的相关著作和观赏京剧。
1973年,北大电子仪器厂等单位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大型电子计算机。
1975年5月,新建的图书馆正式开馆,是当时国内建筑面积最大、馆舍条件最好的大学图书馆。
第四章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1978年春,北京大学迎来了恢复高考后录取的第一批新生。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北京大学也进入了在改革开放中振兴发展的新阶段。恢复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的教学秩序步入正轨。
1981年3月20日,北大学生在庆贺中国男排胜利的欢呼声中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这一时代强音迅速传遍祖国大地。3月29日国家男女排球队员到北大,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1984年10月1日,北京大学师生参加国庆35周年庆典,在天安门前打出“小平您好”的横幅,表达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心声。
1985年,中国实行博士后制度,北京大学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图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北大名誉教授李政道与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朱玉贤在博士后科技成果展示会上。
1985年7月,哲学系陈来、王东、刘笑敢等三人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这是北京大学实行学位制度后第一批文科博士。
东方学系教授季羡林在印度古代语言及中印文化关系等领域的研究上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译作《罗摩衍那》曾获国家图书奖。
1994年7月,中共北大第九次党代会通过《北京大学改革与发展纲要》,更加明确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1994年10月,北京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经过国家教委部门预审,首批获得通过。1995年12月,经专家审核,又通过了“211工程”建设可行性报告。从1996年起,工程建设资金陆续到位,有关建设项目开始启动。
王选院士主持研制的“计算机激光汉字编排系统”于1985年通过国家鉴定,该系统被誉为出版社“告别铅与火的一次革命”。1992年王选院士主持研究了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199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
法学院肖蔚云教授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是起草委员会政治体制专题小组的召集人之一,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筹建工作。
1997年5月4日,为预祝建校100周年,北大决定兴建百周年纪念讲堂。图为建成后的百周年纪念讲堂。
1997年5月中上旬,为迎接香港回归,北大师生们先后举办多种活动。
1998年4月21日,“山鹰社”登山队员成功登上海拔8201米的卓奥友峰,为百周年校庆献礼,表现了北大学生不畏险阻、勇于攀登的精神。
1998年落成的北京大学图书新馆设计先进,功能齐全,配备高度自动化的信息服务设施,规模和藏书量在亚洲高校位居第一。
1998年4月29日,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前夕,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到北京大学考察工作。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
1998年,考古学系宿白教授所著《中国石窟寺研究》荣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特等奖。
1998年,光华管理学院厉以宁教授(左三)所著《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一书获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1999年7月28日,北大、清华两校学生赛艇比赛在昆玉河上进行,首届比赛北大获胜。
第五章
2000年4月,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大学。
2001年4月,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成立。
2003年“非典”时期,北大学子的校园生活。
2004年4月,北京大学首届国际文化节开幕。
2006年2月14日,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名单公布。
2006年4月22日,北大教师的优秀代表、中文系孟二冬教授在支持新疆石河子大学的教学中身患癌症病逝。
2007年9月,北京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努力探索21世纪中国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正式成立“元培学院”。
2008年,有着中国“稀土之父”美誉的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徐光宪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8年5月3日,110周年校庆前夕,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到北大考察。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北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在现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举行,北大师生一起见证了用百年征程奋争的光辉时刻。
2009年9月,《儒藏》精华编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36册。《儒藏》工程由季羡林先生担任总编纂、汤一介先生任项目首席专家,于2003年正式启动,是中国一项重大的学术文化项目。
北京大学于2009年和2010年初先后入藏了一批西汉竹书和一批秦代简牍,两批简牍资料将编辑为《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和《北京大学藏秦简牍》两部多卷本大型报告集。
2010年8月9日,第十八届世界美学大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2014年5月4日,116周年校庆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北京大学考察。
2014年8月27日,北京大学未名湖水系恢复,整治工程阶段性完成,重现水景校园。
2014年6月30日,北大男女篮“双冠王”表彰大会在邱德拔体育馆召开,北京大学成为CUBA16年历史上第一个包揽男女篮“双冠王”的学校。
2014年9月3日,《北京大学章程》经教育部核准,正式生效。
2014年9月19日,世界首例经MALBAC基因组扩增高通量测序进行单基因遗传病筛查的试管婴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诞生。
2014年11月19日,北京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正式启动。
2015年10月10日,由北京大学主办的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启幕,会议主题为“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发展”。
2015年12月7日,中国女科学家、北京大学校友屠呦呦因在疟疾治疗研究中的突出贡献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5年北京大学《马藏》编纂工程启动,这一工程将使我国拥有一部比较齐备和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文献的总汇,使中国成为世界马克思主义文献的编纂与研究中心。
2016年4月5日,在第53届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北大中文系教授曹文轩获得2016年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国际安徒生奖”。
图为曹文轩获得儿童文学奖后在北大新闻发布会上
2016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主任董强当选为法兰西道德与政治科学院外籍终身通讯院士,成为该学院200余年来首位华人通讯院士。
2016年10月15日,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和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华文明史》外译本工作研讨会暨大雅堂启用仪式”在大雅堂举行。北京大学从1999年开始,在教育部“985”工程的支持下,发挥人文学科的综合优势,从文、史、哲、考古四大专业方向中遴选了36位专家学者,经过近7年的潜心研究和不懈努力,终于完成这部系统阐述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学术著作。
2017年11月18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第十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开幕。
美国当地时间2017年12月3日,有着“科学界的奥斯卡”美誉的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s)颁奖典礼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校友恽之玮、张伟因为发现证明了函数域中的高阶Gan-Gross-Prasad猜想而获得了数学新视野奖(New Horizons in Mathematics Prize)。北大数学“黄金一代”绽放世界舞台是几代北大数学人的心血成果。
2017年12月29日,北京大学学科竞争力分析报告发布,北京大学顺利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A类名单,并有21个一级学科被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评为A+。
120+
历史就在你脚下,北大之后的精彩瞬间,由你来书写!
资料搜集:李敏、张灵凤、吴悦、张丰哲、师雅楠、陈丽芳
资料来源:《北京大学图史1898-2008》、《北京大学》、《北大生活》、《北京大学校报》、北京大学新闻网、北京大学档案馆、新华网
特别鸣谢:北京大学档案馆、校史馆
编辑:李涛、陈丽芳
排版:筱羽
责编:园中葵